首页>文章中心>热点>坚定信心 在疫情考验下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

坚定信心 在疫情考验下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

发布时间:2020-03-24 点击数:1557

【评新而论·大国经彩】坚定信心 在疫情考验下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

  行百里者半九十。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“十三五”规划的收官之年,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,如期实现目标任务本来就有许多硬仗要打,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又给这项工作增加了难度。特殊时期,信心比黄金重要。越是形势逼人,越是挑战严峻,我们越是要坚定信心决心,振奋精神,鼓足士气。当务之急,还是要以问题为导向,尽力将疫情的影响降到最低。与此同时,则要着眼长远,积极构建扶贫长效机制,让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更足。

  坚定信心 尽力降低疫情影响

 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,中国能否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一直备受关注。3月6日,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,“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,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,必须如期实现,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。”这是“军令状”,更是催人奋进的战鼓。

  有信心才会有力量。总体上看,疫情对脱贫攻坚的负面影响是暂时的、局部的、可控的,而脱贫攻坚的政策保障、资金支持和工作力量是充足的。

  从疫情分布的区域来看,全国贫困发生率超过1%的广西、贵州、云南、西藏、甘肃、青海、新疆等7个省份,受此次疫情影响都相对较轻。而且近段时间,中国脱贫攻坚战场上捷报频传,极大地鼓舞着人们的信心。截至今年3月5日,中西部22个省区市中,已有10地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;“十三五”规划的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已基本完成,有930万贫困人口乔迁新居,走出了大山和自然条件恶劣的地方,有920万人通过搬迁实现脱贫。可以看到,脱贫攻坚工作正在稳步推进。

  此外,各地各部门正在采取积极措施,解决疫情带来的外出务工受阻、扶贫产品销售和产业扶贫困难、扶贫项目停工、帮扶工作受到影响等问题,推动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。比如,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红土地镇仓房村,通过当地工商联协调超市和城市社区采购,缓解了村民蔬菜滞销问题,给正在努力脱贫的村民吃了一颗定心丸。为了帮助贫困户尽快恢复生产,国务院扶贫办和银保监会还出台了扶贫小额信贷的优惠政策。

  现在,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、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不断巩固和拓展。3月6日,1/3的扶贫项目已经开工;3月12日,全国今年选派的驻村工作队99%已经到位,驻村帮扶干部97%已经到岗;3月19日,已有1亿农民工外出务工,占春节前返乡农民工的80%……一个个数字诉说着来之不易的阶段性战果。各地还要充分把握有利时机,加快推进各项脱贫攻坚工作,把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缩小到最低程度,坚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。

河南濮阳范县扶贫车间(中国经济网资料图 邓浩/摄)

  直面问题 让脱贫成果更坚实可靠

  某种程度上,疫情是对前面一个时期脱贫质量的检验,一些平时不易察觉的短板和漏洞,在疫情冲击下显露出来了。只有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,直面问题、分析矛盾、堵住漏洞,才能把脱贫攻坚的底子打得更牢,让脱贫的成果更坚实可靠。

  一是着力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。农村基础设施不足、公共服务落后是农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民生问题,也是城乡发展不平衡、农村发展不充分最直观的体现。这次疫情笼罩之下,贫困地区之所以容易出现产品滞销卖难,究其根源主要还是因为基础设施不足、物流不畅、运距较远、成本较高。

  二是加强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。此次疫情防控中,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薄弱、医护力量不足、防护物资短缺、健康教育和疾病预防控制不到位等问题比较突出,给乡村安全带来不少隐患。

  三是乡村人居环境和居民生活方式有待改善。不少乡村居民仍旧信奉“不干不净,吃了没病”的旧理念,不太注重个人卫生习惯,这些都是威胁安全健康堤坝的“蚁穴”。

  四是一些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面临阻碍。之前,一些贫困地区把野生动物养殖、销售作为特色产业来发展,比如在广西灵山县,养殖眼镜蛇和滑鼠蛇已成为当地农户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。那么,全面禁食野生动物后,人工养殖的野生动物产业何去何从,也值得重视。

  疫情冲击之下,贫困地区的发展暴露出一些问题和短板,但“短板”亦是“跳板”,差距正是潜力,要善于化危为机,变不利为有利。比如,短期来看,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受到损失,但长远来说,经此一“疫”,人们对大自然、对乡村的向往会更加迫切,也会更加尊崇绿色发展理念。冷鲜供应链体系不完善制约了农产品的销售,但疫情过后,农产品供应链行业或将迎来洗牌机会,这也会助推农业的高质量发展。

陕西省西安市茯茶小镇的扶贫产品展示中心(中国经济网资料图 武晓娟/摄)

  着眼长远 构建扶贫长效机制

  对贫困地区来说,脱贫摘帽不是终点,而是新生活、新奋斗的起点。因此,各地在“攻城拔寨”陆续摘帽的同时,还要科学统筹、讲求长效。比如移民搬迁扶贫,既要搬得出,又要稳得住;产业扶贫,要开拓农民稳定的收入来源。这些都要提前谋划,从而持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。

  这几年,脱贫户越来越多,脱贫的质量也越来越高,但他们之中还是有少数人因各种原因而返贫。因此,需要建立健全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,及时发现,及时精准帮扶,不让全面小康路上有一个人掉队。

  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,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。长远来说,需要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、主动性、创造性,坚持“扶智、扶志、扶技”相结合,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。

  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源泉,许多深度贫困地区由于多种原因,长期封闭,缺乏市场意识和创新意识。对此,应加强观念引导,借助市场力量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增长。扶贫项目的安排要精准,要遵从比较优势并顺应市场规律,发展真正能够让贫困人口持续受益的产业。同时应借助“互联网+”等新模式,将贫困地区的资源转化为资产,将资产转化为贫困人口的可持续性收入。

  时不我待,只争朝夕。还有不到10个月的时间,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将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,我们绝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、丢下一个贫困群众。在疫情考验下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,坚决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、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,将为新时代新征程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。(经济日报-中国经济网 武晓娟)

0

验证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