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文章中心>美食>脱胎换骨 任重道远――萍乡工业发展探析

脱胎换骨 任重道远――萍乡工业发展探析

发布时间:2019-02-15 点击数:2530
 

芦溪县通过对接央企引进的中材风电叶片厂区一景

萍乡因煤立市,因煤兴市。但当资源吃干榨尽之后,萍乡工业一度陷入“矿竭城衰”的境地,很长一段时间处于转型的阵痛期和蛰伏期。萍乡决策者是睿智的,认识到资源枯竭型城市要发展工业,决不可不加分析地全面放弃传统产业,而是要“喜新不厌旧”,在“破旧立新”中通过技术创新,助力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化,实现高质量发展。如今,萍乡工业已经改变了以前黑(煤炭)、白(陶瓷)、灰(水泥)、红(花炮)、金(冶金)五大传统产业格局,逐步形成节能环保、装备制造、金属材料、电子信息、食品医药、海绵产业新的六大主导产业。但是,对于在转型中爬坡过坎的萍乡来说,想要脱胎换骨、浴火重生,还任重道远。

黑金时代的悲与喜

黑色,是萍乡除了红色基因之外的另一重主打色,可以描摹出当地工业发展的前世今生。正是依附煤炭这棵大树,该市逐步形成煤炭采选、矿山机械、冶金、建材、陶瓷等为主导的工业体系,在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“风景这边独好”。

江发、江矿、江机……这些名字,曾经在萍乡、全省乃至全国如雷贯耳。据当地老人回忆,这些企业鼎盛之时,厂区内车水马龙,宛如一个个功能齐全的“小社会”。

如果以城市转型作为萍乡工业盛极而衰的“分水岭”,事实上,在转型前,该市的工业数据十分抢眼:萍乡煤炭产量占全省的40%;钢材占全省的30%以上;化工填料产销量占全国70%;低压电瓷在全国市场占有率60%以上,电瓷出口占全省的85%;浮法玻璃2001年产量达555万重量箱,全国排名第八。

不过,花无百日红。像这般春和景明的日子,随着资源枯竭和产能过剩的双重挤压一去不复返。调结构、去产能等一系列“自选动作”“规定动作”相继叠加,萍乡工业走向没落。

来自萍乡市工信局的数字显示,萍乡工业在改革开放初期有过两次短暂的辉煌:第一次是从1983年到1988年,产值年均增长14.8%;第二次是从1991年到1994年,产值年均增长17.9%。此后,该市工业一落千丈,1997年时全市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亏损面达到28.6%,资产负债率为77.1%。

毋庸讳言,由于工业企业总体而言乏善可陈,缺少“四梁八柱”支撑的萍乡经济总量在全省长期居于下游。

产业转型的危与机

多年来,无论萍乡工业如何怀念“阳光灿烂的日子”,一个铁一般的事实摆在当地人面前,那就是辉煌只属于过去。人们不禁要问,萍乡的工业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落伍的?萍乡工业为何会在换挡时总提不起速?

0

验证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