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文章中心>文化>“丑书”作怪缘于对中国书法经典的漠视

“丑书”作怪缘于对中国书法经典的漠视

发布时间:2021-09-01 点击数:2394

【热点观察】 

  创新不等于恶搞 突围不等于割裂

“丑书”作怪缘于对中国书法经典的漠视

  作者:刘燕、杨磊(分别系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、副研究员,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馆员)

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,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,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。书法艺术作为中华文化的独特符号,时代审美的承续标记,既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活方式的传承,也是民族精神的显现。

“丑书”作怪缘于对中国书法经典的漠视

“墨缘杯”青少年书法比赛展览现场 光明日报记者 刘平安摄/光明图片

  植根传统承续文脉,以文化人

  近年来,书法的发展和普及效果显而易见。书法不仅活跃于艺术市场、书房、展览馆、文人墨客的交际中,还频繁而广泛地出现在广场、公园甚至街道、涂鸦墙上。随着《关于中小学生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》《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》等相关文件的出台,尤其是教育部中国书法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成立,书法逐渐在中小学生的课堂上、兴趣班里稳占一席之地,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,丰富拓展了校园文化。

  然而,在全民书法热的同时,一些问题和现象也不容忽视。如片面强调形式“美”、盲目追求视觉冲击导致的套路化、猎奇、技术崇拜、重形式轻文化内涵的现象;在“新解构主义”等外衣下,打破传统经典的审美参照,追求狂怪离奇甚至荒诞恶搞、任意涂鸦的“丑书”“怪书”乱象;市面上还出现了否定汉字情绪内蕴的“零字义”探索,将形神相谐的书法美分离开来,为狂而狂,为野而野,或者为古而古,书法沦为文化虚无的拼字游戏;更有甚者,企图跳过书法练习过程,放弃维系书法美的必要字体、用笔和章法,贬低碑帖学研究及经典临读,把书法变为无根之木。此外,在一些非专业书法比赛、非正规书法展览的误导和培训机构急功近利的培训影响下,一些弊病甚至影响到青少年一代,贻害深远。

  面对书法领域存在的种种问题,社会各界的批评之声不绝于耳,对书法的行业标准问题也有过频繁的讨论。在对“丑书”“俗书”“江湖字库”“恶俗字体”等乱象持续批判的同时,书法界、相关科技公司、文化单位等也在为书法艺术的正本清源、提高书法美育水平不断发力。

  具体来说,“植根传统,鼓励创新,艺文兼备,多样包容”作为创作标准和评审原则,在中国书法兰亭奖、全国书法篆刻展览、“中国书法·年展”等展示当代书坛创作和学术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,以及面向社会大众、中小学生的各类展览、比赛中,已成共识。其中,首要标准即是“植根传统”。传统是根,书法的发展必须建立在传承书法经典,承续中华文脉的基础上。

  在书法发展日趋成熟、历代名家诸体兼备的背景下,一些人力求突围,再创新高的努力无可厚非。但是创新不等于恶搞,突围不等于割裂,守正方能创新。正如戏曲讲究程式,书法也有围绕六法逐步形成的程式规范和秩序美,正体书法的雅正风范和正大气象,既是时代审美的永恒追寻,更是书法发展和创新的根基。近年来,在中国书协等相关部门、相关机构等引导下,一些歪风、怪风有所收敛,书法经典的传承得到重视。比如近两三年引发广泛关注的“字美中华——中华精品字库工程公益应用计划”,通过精选100位中国历代书法名家作品,开发成电脑字库,推动书法经典融入大众生活,有效推动书法经典的传承,发挥以文化人的作用。还有“墨缘杯”等青少年书法比赛,倡导“传承书法经典,拒绝丑书怪书”,从娃娃抓起,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书法的文化价值,读懂书法背后的中华文明积淀。

  立足实践记录时代,书写新篇

  2021年举办的一些面向中小学生的书法比赛中,有一个主题显得很受欢迎,那就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。很多参赛小选手以墨写心,用书法的形式讴歌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光辉历程。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,文艺的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,书法当如是。中小学生有如此自觉乃文艺幸事、教育幸事。这也是书法界风气扭转向好的表现。

  书法作为养心、陶冶情操的艺术,寄情于书、表情达意的艺术,在新时代应该扮演何种角色,有何坚守,如何更好地为人民服务、为时代服务。“植根传统,鼓励创新,艺文兼备,多样包容”16字方针既是要求也是方向。当代书法家除了要扎根于中华文化的传统土壤,坚定文化自信,担负传承使命,还应当在继承中开掘、提炼和丰富传统,沉潜书艺,广取博学,溯本求源,精研法度。牢牢把握书法工作的时代性、学术性和引领性,为时代而书、为人民而写,推动当代艺术探索和文化创造融入时代洪流,以伟大的中华美学精神展示时代风采,开创多姿多彩的当代书法艺术新局面。

  对于中国的文艺工作者来说,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丰富复杂的社会现实既是考验,亦是机会,它为文艺工作者创作出具有历史穿透力、领时代之风气的作品提供了巨大的空间。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、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,铸就生命至上、举国同心、舍生忘死、尊重科学、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;上下同心、尽锐出战、精准务实、开拓创新、攻坚克难、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;还有新中国70华诞,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,书法家大有可为且不曾缺席。

 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,国家图书馆隆重推出了“伟业: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大展”。其中,“崇高信仰”篇展览的主要是由各地书法家历时半载,深入挖掘当地党史文献,寻访英雄事迹,追慕革命先烈的英勇精神,切身体验后创作的书法作品。这些书法作品立体呈现了地方革命史中的英烈故事,将之纳入全国视野,再现动人心魄的生动画面,书写中华儿女为崇高理想英勇奋斗的悲壮史诗。当代书法家立足实践,用书法精品记录时代、讴歌时代,弘扬中国精神,凝聚中国力量,陶铸时代审美,表达对先烈的缅怀,呈现出一幅展现共产党人崇高信仰的、由书法作品组成的历史画卷。

  新时期,书法人如何避免书法作品低俗化、庸俗化、媚俗化,如何杜绝抛弃传统、远离大众、胡涂乱抹的情况?这就要求当代书法家自觉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坚守高尚职业道德,坚持正确价值追求,坚持社会效益第一。书法创作要寄情于当下社会,融入新时代发展的大潮中,深切体察、感悟时代脉搏的律动,立时代潮头,用凌云健笔礼赞时代,在盛世中国与民族复兴的大潮中,陶铸书法气象,并承担起感化与激发人民群众精神意志的作用。德艺双馨是国家和社会对文艺工作者的基本期待。当代书法家要自觉讲品位、讲格调、讲责任,努力创作出有道德、有筋骨、有温度,立得住、传得开、留得下、对社会有用、经得起人民和历史检验的高质量、高品位书法精品,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。

  《光明日报》( 2021年09月01日 13版)

0

验证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