故土
“清川带长薄,车马去闲闲。流水如有意,暮禽相与还。荒城临古渡,落日满秋山。迢递嵩高下,归来且闭关”。唐朝大诗人王维的这首《归【嵩山】作》大抵能形容我这些年在嵩山脚下的生活与心境。
因有早晨散步的习惯,总有幸能欣赏到嵩山脚下沿途颇多的美景,比如紧挨我家北边附近的公园,处在嵩山脚下的上风口,春夏秋三季,这里空气清新、绿树成荫、苍翠欲滴、百花争艳、芳香四溢、幽静而秀丽。来此健身、休闲、弹琴、下棋、唱戏、拉弦子者纷纷芸芸,各得其乐。
公园园林设计精美,亭台楼阁、小桥流水,溪流潺潺,松柏翠竹,春意盎然,一片勃勃生机。即使到了三九寒冬,公园里依然是竹影摇曳梅香阵阵,让你停下脚步,屏住呼吸,用心静静的欣赏大自然带给你的美丽与芬芳。
嵩阳书院东侧有条幽美的步道,只要天公作美,数十年来,从公园到书院再回到公园,四十分钟往返来回,乐此不疲。
除了散步之外,跟大多数人相同,我还有一大爱好,那就是写写文章。公园的中心有个小广场,广场中间有个水池,买了用海绵特制的长杆“毛笔”,蘸水在广场的地板上写”地书”,虽有自小打下的毛笔基础,但是初写时依旧不太适应。有时,我也总是一个人在想,一个经常登顶嵩山的人,还征服不了地书吗?就这样日积月累,每天期待看我在地板上“挥笔泼墨”的人越来越多,带着各异的表情,但大多恬淡而安详,跟这个城市一样。
公园也是有闹钟的,小广场在每天早上七点准时热闹起来,唱戏的、吹曲的、舞剑的,大抵古时的文人墨客也是这般生活吧,因我本人比较偏爱打太极,故而也能轻易加入组织,和着音乐一会白鹤亮翅,一会左右揽雀尾,飞出个海底针,如封似闭,因为遇见一群有趣的人,生活显得如此有趣!
曾记得那个春日,草长莺飞,树梢甜甜的,一名在公园工作的大姐加入了我们的太极晨练队伍,她大概六十出头,头发有些发白,她动作虽不太协调,但因为格外兴奋的缘故,红扑扑的脸,头发也跟着舞姿飘了起来,身体瞬间敏捷起来,手中紧握着的那把普通木剑仿若被春光轻吻过后赋予了生命力一般!自此以后,她顺利成为太极大家庭中的一员,爽朗的笑声成了自我标签,感染着训练的每一个人。
“看吧,虽然一头白发,六十有余,虽然从事着清洁工这劳累的工作,可是照样也能有自己的爱好与欢乐,即便手持木剑,也能挥出将军的气势与魄力,这就是魅力”。有一天,我突然把大姐的事例说给在武校当教练的外甥听,他自小在我身边长大,自小习武,也能写得一手好毛笔字,心思由此也格外的细腻,听后我那外甥当即托我送那大姐一把太极剑,他说,剑跟人一样,都为遇一个知遇者。
年年岁岁,春花秋月,夏风冬雪,时光流光携着年轮,快的像风。某一日我从青海旅行回来,心里想着去公园练剑,奇怪的是,一连几个早上都没有再见到那位大姐,直到有一天,公园的负责人像是特意找到我说。
“那个很好的豫东女工,就是你送她剑的那位,她已经回老家了,她的孙子因这学期上初一,开始住校,不需要她再亲自接送了,因她的女儿、女婿在老家开了个饭店,需要她去帮忙照顾孩子,临行前她特意把剑放在我这儿,委托我务必还给您;她还说,跟大家一起练太极的这段时光,是她在嵩山脚下度过的最幸福的时光……”!
一阵感叹之后,剑又物归原主,我那外甥很是诧异,他说,阿姨可以不用回老家的,继续在嵩山脚下生活不是很好么?我说,你还小,我们每个人心里都装有一片故土,与你我而言,故土是嵩山,与大姐而言,豫东才是故土,而一个母亲对子孙后辈的爱,也正如这故土一般,厚重且坚实,深沉且伟岸。
听后,我那身形高大的外甥什么也没说,只轻轻抱了我一下,我拍了拍孩子的肩膀,此时一群飞鸟从林间掠过,挂在嵩山顶上的云像刚被水洗过,站在这片故土之上,众人都是铺路者。
(沧海新传媒网 作者:刘曙光 摄影:刘军雷 发自河南登封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