诵读经典扎深根,培育德行结硕果
从教20多年以来,我一直是教育战线上一朵名不见经传的小花,一棵默默无闻的小草。但在8000多个教育教学的日子里,我始终没有忘记和停止对教育真谛的思考和探求。在我看来,唯有诵读经典扎深根,方能培育德行结硕果。
从教伊始,我凭着一腔热血,满怀激情,对学生像待弟妹一样亲、像待知己一样爱,亲昵有余,威严不足。教学成绩虽不落后,却难以领先。
2004年春天,我有幸从朋友处得到王财贵教授在北师大讲演的两碟光盘。认认真真看了三遍,“诵读经典开智慧”这种理念让我铭刻于心。急不可耐的进行实验,白天利用早读、自习课引导学生读诵经典,晚上自己再把《论语》、《老子》、《中小学生必背古诗词》诵读一遍。不论多忙多累,哪怕读到深夜十一二点,方能心安入眠。本以为坚持不懈诵经典,学生智慧如海,成绩突飞猛进。但教一年换一茬,再加上中学生学习科目多,时间紧迫,读诵经典风风火火,益智开慧不见效果。
一、教育之道,德行为先
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,经典进校园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,学生诵读经典如火如荼。2009年,女儿上了小学一年级,我有幸成为孩子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。正好从娃娃抓起,读诵经典。一年级配套国学读本是《弟子规》,可谓童蒙养正的绝妙善本。共360句,1080个字,字字珠玑,句句精辟,短小精悍,朗朗上口,很适合一年级小朋友诵读。每天诵读《弟子规》,无形中规范了学生的言行举止;培养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;对学生是非观念和良好品质的形成都能起到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;甚至对学生人生观、价值观、世界观的形成也能产生耳濡目染、润物无声的影响。
《弟子规》的内容虽然不在考试范围,但我还是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让学生读背。读背时间长了,我惊喜地发现,学生背书快了,记忆力增强了。看来背书如同计算,都是一种能力,能力提高要靠童子功。学生天天诵读《弟子规》,一学期下来,大部分学生都能从头至尾熟练背会。
学习传统文化,背诵不是目的,践行才有意义。《弟子规》中写的明明白白:“不力行,但学文,长浮华,成何人。”践行过程中,我领悟到“经典开智慧”,不是靠读出来,背出来,而是要做出来,演出来,落到实处,身体力行。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于依教奉行、知行合一。陆游诗云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”,讲的就是这个道理。
落实《弟子规》,牢记四字真言一一孝亲尊师。孝亲是根,敬师是本。抓住根本事半功倍。试问哪家父母不盼望孩子不同凡响,出类拔萃?哪位老师不希望学生卓尔不群,德才兼备?事实证明孝顺父母的儿女大多勤奋好学,脚踏实地;尊敬老师的学生方能亲师信道,刻苦努力。为了让学生牢记《弟子规》,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诵读比赛;为了把《弟子规》落到实处,我与任课老师和家长沟通交流,集思广义。每周班会课,我让学生评选践行《弟子规》的标兵和模范,让大家赶有目标,学有榜样;每天自习课,都有几名学生分享自己前一天孝亲尊师的事例,以便同学之间相互影响,相互学习。久而久之,班风正,学风浓,守纪律,懂礼仪,传统文化不离口,好人好事天天有。
学生之间偶尔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发生争执和矛盾,我不批评不训斥,而是号召全班同学依照经典对症下药。有的学生脱口而出:“言语忍,忿自泯。”还有的学生会说:“身有伤,贻亲忧;德有伤,贻亲羞。”趁热打铁,我把《六尺巷》的故事讲给学生。通过经典劝解和故事启迪,原本互不相让的双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,彼此道歉,握手言和。
二、学习之道,贵在心专
一年级学生读书,很容易小和尚念经,有口无心,或走马观花,胡乱翻页,为了防微杜渐,以绝后患,读书之前我让学生先背诵“读书法,有三到,心眼口,信皆要。方读此,勿慕彼,此未终,彼勿起。”长此以往,学生读书做事,都能专心致志、善始善终。
字如其人,一手好字,超凡脱俗。一年级学生,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尤为关键。《弟子规》中也有告诫:“墨磨偏,心不端,字不敬,心先病。”教学生识字认字,我高标准严要求,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字的每一笔画在田字格里具体位置,看清楚起笔落笔在横中线的上方或者下方,竖中线的左侧或者右侧。书写的时候要求身体坐直,书本放正,起笔落笔都要到位。长年累月这样练习,学生写字全神贯注,一丝不苟。写出来的字,横平竖直,方方正正,哪还会缺笔少画,李代桃僵?
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,学生成绩进步明显,令人诧异。有位同事翻看卷子,情不自禁地感叹:书写如此认真规范,想考不好都难。
三、一门深入,长时熏修
《弟子规》作为一年级学生读本,真是妙绝了。如“见人善,即思齐,纵去远,以见跻。见人恶,即内省,有则改,无加警。唯德学,唯才艺,不如人,当自励。若衣服,若饮食,不如人,勿生戚……”这些语句富含哲理,引人深思,长期践行,学业必成。窥一斑而见全豹,从《弟子规》便可感知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,源远流长,异彩纷呈,灿烂辉煌。难怪上世纪英国著名学者汤恩比教授临终预言:要解决21世纪的世界问题,唯有中国的传统文化……人类的未来在东方,中华文明将引领世界。
一直以来,我带领学生持续不断读诵经典,无异于和古圣先贤心灵对话,思想沟通,何愁智慧不开,机遇不来?学习经典,内容通达,依教奉行,必能穷则独善其身,达则兼善天下;立足现实,着眼未来;学在今日,用在当下,以身示范,必成圣贤。
从教20多年,唯有此届学生冬去春来四载相伴。师生情谊犹如国学经典,绵绵流长,通向遥远。春种秋收,寒来暑往,学生从幼儿的天真活泼变成了少年的英姿飒爽,从入学时懵懵懂懂到如今知书达理,变化令人欣喜。而我自身变化始料未及,对镜梳洗,发现满头青丝中竟然藏了白发,四年的快乐时光却在眼角烙下了抹不去的痕迹。师生都在变,唯有诵读经典永不变。
四、根深叶茂,硕果累累
读诵经典,扎下德行之根;厚德载物,宁静致远。有人说品行道德是树根,学业成绩是花果。只要根深蒂固,自然枝繁叶茂,花儿芳香四溢,硕果累累压枝低。
用传统文化之琼浆玉液滋润了四年的学生,不仅爱读书,会写字,说好话,行好事,孝父母,敬老师;而且爱好学习,自强自律,不断进步,健康成长。同时语言表达能力、思维想象能力、总结判断能力等都潜滋暗长。“腹有诗书气自华”、“书中自有颜如玉”,这些真知灼见令人心悦诚服。瞧,学生举手投足显文雅,音容笑貌透良善。
德行习惯好,何愁成绩不能名列前茅?水到渠成,厚积薄发,二升三期末考试,我班语文成绩令人刮目相看。三年级更胜一筹,在城关镇各学校排名中我班独占鳌头。四年级锦上添花,在全县统考中我班语文成绩不负重望,拔得头筹。至此我深深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,坚持一门深入,长时熏修必能创造奇迹。
2020年暑假,我曾经教了四年的学生一一我的女儿,15岁半在河南高考大省被复旦大学以普通统招生身份录取。令人羡慕的优异成绩,离不开所有教过孩子的老师们辛勤的培养教育、关心鼓励。你们的爱如涓涓细流,你们的情像浩瀚大海,师恩永难忘。渑池四中芬芬的气息沁人心脾,在这个乐园里女儿度过了中小学的快乐时光,编织出多彩的梦想。魂牵梦绕的济源一中果然名不虚传,是这片沃土滋养,女儿不负韶华,青春无悔,拼搏奋斗,梦想成真。女儿追梦路上,更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扎根奠基,灌溉哺育,否则15岁半很难与复旦不期而遇。
通向成功之路历来不会一帆风顺,绊脚石、拦路虎在所难免,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,持之以恒的精神,迎难而上的勇气,力争上游的决心,女儿硬是战胜了前进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。任何波折坎坷也未能阻挡前行的脚步,再多荆棘沙砾也延缓不了前进的速度。
上了大学,女儿依然学而不厌,孜孜不倦,对各种社团活动积极参与,兴致盎然。第一学期总学分全系第一,绩点排名位列第四。女儿的潜力何至于此?追本溯源,在于从小背诵《弟子规、弟子职》、《三字经、百家姓》、《论语》、《老子》、《孝经》、《诗经》等国学经典;在于传统文化核心思想“孝亲尊师,道法自然,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”的潜移默化。
朝夕相处了四年的学生们,如今夙兴夜寐意志坚,不畏险峻战高三。沉着冷静心安然,一鼓作气把梦圆。待到六月花烂漫,旭日东升金灿灿。手捧通知笑开颜,展望未来心中甜。日思夜念的孩子们,无论你们走向何方,都要扎根经典,育德正心,牢记使命,砥砺前行。
经典思想穿越时空,熠熠生辉。照亮岁月,引领未来。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,让我们从经典中汲取智慧,博学笃志,切问近思,厚德载物,自强不息。
善哉乎经典,代代相传,历久弥新!
美哉乎德行,香远益清,千载留名!
壮哉乎华夏,国泰民安,举世瞩目!
(作者:渑池县第四初级中学 李素娟)